7年造林700万亩 ——庆阳市践行新理念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综述
环县车道乡樱桃掌村昔日荒山治理绿化后效果图。 李芳义 摄
仲夏时节,步入黄土高原腹地的庆阳市,山川大地、梁峁沟壑、田野村庄,一派花红树绿、山青水碧、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在眼前,昔日的荒山上如今树木郁郁葱葱,绵延不绝,空气清新温润。“庆阳的生态变好了、气候变好了、风沙小了、雨水多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是庆阳市近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的过程中,庆阳市坚持生态立市,着眼大地增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紧紧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释放的政策红利,大胆创新林业发展机制,大力发展苗林产业,特别是2013年以来,启动实施的“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每年造林100万亩以上,在全省率先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奋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筑牢陇东黄土塬生态屏障,全市的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接力传承 从数量恢复向质量提升转变
子午岭位于庆阳市东部,地跨陕、甘两省,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次生林,山势呈南北走向,古人称北为“子”,南为“午”,山岭因此得名。上世纪50年代,人们称子午岭为“山高坡陡黄土堆,荒草藤条满山窝”。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到37.4%。
1980年5月,国务院将子午岭林区确定为水源涵养林区,各级政府制定了子午岭森林保护和促进林业发展政策措施,确定了扩大森林覆盖率、增强涵水效能两个主要发展目标,由当时设在林区的20多个国营林场进行水源涵养林建设。
到上世纪末,随着国家禁止乱砍滥伐相关政策的提出,庆阳市停止了天然林生产经营性采伐,关闭了林区及林缘区木材市场,并于2000年在启动实施“天保工程”之后的10年间,“天保一期”工程累计投资3.2亿元,实现林业总产值1.53亿元。工程的实施全面遏制了对森林资源过量消耗问题,资源总量逐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区经济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减少。
从2011年开始,“天保二期”工程持续推进。截至去年,累计投资11亿多元,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32.8万亩,有效落实森林管护任务914.69万亩,完成任务区森林资源管护站等基础建设项目44个,构建了稳定的森林生态屏障,实现了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到2020年,子午岭森林面积已增加到4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4.67%,比1985年增长44.08%,提高20.5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达到了1605.28万立方米,生态状况从逐步好转进一步向明显改善转变,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长期从事子午岭地区动植物研究的陇东学院教授周天林介绍,近年来在林区共记录到木本植物369种,其中乡土树种199种,引进树种170种,有名类中药材100余种。记录到脊椎动物284种,昆虫和无脊椎动物1370多种,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云豹等8种,二级保护动物33种。
重点突破 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
庆阳市土地总面积4067.6万亩,2012年底森林覆盖率25.26%,有宜林荒山、无立木林地800多万亩,面对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生态功能脆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较为严重的实际,2013年,庆阳市提出每年造林100万亩,到2020年实现7年“再造一个子午岭”的林业生态建设目标。
西峰区显胜乡蒲河村就是“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的受益地区之一,在工程实施中先后栽植各类苗林4000多亩,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蒲河村以及周边村庄的“乡村游”也带火了乡亲们的生活。“我一点都没有想到,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这么大,山绿了,游客也多了,我们也有了收入了。”村民刘书文说。
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庆阳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加快绿化步伐的意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推进荒山、通道、城镇、乡村、河岸等绿化工作。并将全市划分为三大区块,北部丘陵沟壑区以营造生态防护林为主,中部及西南部残塬沟壑区以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为主,东部子午岭林缘区以培育林木种苗为主。积极探索“苗林结合培育,增绿又增收”的发展方式,形成了“结合林业项目融资培育、招商引资租赁承包培育、专业合作社集中培育、农民自主培育”四种新模式,先后引进造林育苗企业96家、育苗大户159户,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67个。农户把林药、林苗、林草、林菌、林菜、林经、林禽、林畜、林下休闲、林产品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林产品开发同步发展。目前,全市培育苗木14.8万亩、11.41亿株,建成家庭林场70个,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建成国家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7处,发展“森林人家”等生态旅游120多家。
截至2019年底,庆阳市已累计完成造林620万亩,其中绿化万亩以上流域105处135万亩,千亩以上流域741处24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骨干沟系531条、沙化土地169万亩。
“‘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全部完成后,庆阳的森林覆盖率可提高7.62个百分点以上,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闫焕智说。
综合施策 国土绿化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近年来,庆阳市将国土绿化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沟、坡、梁、峁、塬综合治理,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防沙治沙、义务植树、抚育管护、城乡绿化、道路绿化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设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较严重骨干沟系662条,面积达1467.8万亩。
同时,庆阳市把改革作为推动生态建设的内生动力,通过改革落实政策,释放活力。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加快绿化步伐的意见》《庆阳市苗林结合培育推进方案》和《庆阳市苗林结合培育行动纲领》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晰了经营主体对林木种苗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全市的1184.97万亩集体林地全部确权到户,其中家庭承包经营1125.17万亩,有43.5万户农民拿到了林权证,从根本上确立了群众在林地经营中的主体地位。
庆阳8个县(区)实施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直接参与群众超过130万人,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庆城县兴林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1330.8亩、荒山25000亩,投资2019万元,种植油松、国槐、金叶榆等树种,每年为1000多农户提供务工岗位,每户收入7000-8000元,最多收入户达3万多元;华池县乔河乡农民杨如厚联合种植大户,流转土地栽植油松、沙棘、刺槐等13798亩,给当地农民户均创收4500元……据统计,庆阳市利用宜林荒山发展苗林产业414.47万亩,累计增加农户收入20.9亿元。
(庆阳市委宣传部供稿)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