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甘肃】这十年 甘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幅山川秀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本网记者 程健
这10年,甘肃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幅山川秀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生态环境各项指标持续向好
PM10由2013年的9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56微克/立方米,PM2.5由2015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22微克/立方米。
优良水体断面比例由2012年的83.3%提高到2021年的95.9%。
截至目前,全省林地面积1.19亿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8.7%;草地面积2.146亿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33.6%。
通过保护和治理,现在甘肃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美丽甘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持之以恒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出台祁连山及全省各级各类保护地内矿业权退出分类处置办法和意见,祁连山保护区内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项目已完成分类整改,保护区所有草原纳入奖补政策范围,全面完成了减畜任务,有效解决了林权证与草原证“一地两证”问题。
同时,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投入57亿元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祁连山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破坏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和扭转,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局面正在不断巩固。民勤县青土湖水域面积从2010年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26.7平方公里,呈现出碧波荡漾、生机盎然的景象。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指出,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组织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修复等一批重大带动性项目,黄河流域甘肃段自产水资源量明显增多,2017年以来平均达到109亿立方米,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达到Ⅱ类标准,2021年沿黄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68%,高于沿黄省份平均水平。
分区域治理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进度加快,近五年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61万平方公里、塬面保护838.43平方公里、植树造林2487.36万亩。
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去年全省用水总量比2017年下降5.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达56.1%。
打好灾害治理持久战,全省已建成25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和7座省级绿色矿山,矿山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升。
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全局性变化
着力打造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四屏一廊”,到2021年底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3.04%,湿地面积稳定在169.3万公顷左右。
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建立,全省21934名河长、1065名湖长上岗,履行守河护河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巡河、治河、护河“三位一体”责任。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国家2019年度、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我省均取得“优秀”等次。2021年以来,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拓展,组织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等7个标志性战役,大力整治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去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近10年来的最好水平,“兰州蓝”由“浅蓝”走向“深蓝”,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
- 2022-08-20【中国这十年·甘肃】甘肃广大脱贫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脱贫群众的生活水平今非昔比
- 2022-08-20中共甘肃省委“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
- 2022-08-20【甘快说·飞天网评】十年拓荒“城”载荣光 兰州新区整装再出发
- 2022-08-20【甘快看】短视频|沿河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