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湿地飞羽
文/郭沛良 赵海容 图/甘州区委宣传部
初夏时节,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黑鹳、大天鹅、斑头秋沙鸭等野生鸟类在水面上或引颈长鸣,或振翅嬉戏。摄影师连按快门,捕捉下这一瞬间。

张掖黑河湿地北依巴丹吉林沙漠,东邻腾格里沙漠,西面和南面靠祁连山脉,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经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和水域,为鸟类的栖息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觅食和栖息条件。
自2019年起,甘州区连续7年开展由省林草局和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共同组织的“甘肃越冬大天鹅及水鸟栖息地同步调查”,加强对越冬大天鹅的监测、保护。
野外调查和视频监测相结合,既实时记录野生鸟类活动,又减少人为干扰。“从2019年的78只到如今195只,黑河湿地内越冬大天鹅种群数量增加,与我区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鸟类栖息地保护,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等工作密切相关。”张翔语带自豪,至2024年12月,甘州区湿地共监测到鸟类18目42科82属137种。其中水鸟6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种。2024年共监测到鸟类21476只,比2023年增加122只,湿地鸟类逐年增加。

调查、监测的过程,也是科学研究、开展保护的过程。自2015年以来,监测站先后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和张掖黑河湿地区域设立湿地植物监测样方20个、湿地鸟类监测样线8条、湿地鸟类监测样点2个、水质监测点5个、水文监测点5个、土壤监测点7个、气象监测站2个,常年开展湿地生态监测工作。同时,在保护区核心区和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设立了2个湿地六要素气象站,对区域内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雨量、气压、风向、风速六要素全年24小时连续实时监测,实现了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局部区域和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监测自动化。

野生鸟类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是甘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注脚。近年来,甘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4年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 36万亩、湿地修复 855亩、农田林网建设 2400亩、绿化造林 1600亩,生态成为甘州的最美底色,“湿地之城”名片更加靓丽。
- 2025-05-12敦煌阳关湿地连续三年监测到黑颈鹤
- 2025-04-30来自海拔4000米的生态特写 20米内“定格”雪豹巡山
- 2025-04-29黑颈鹤定居祁连山保护区
- 2025-04-27祁连山雪豹“兄妹团”萌态亮相 解锁生态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