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地理 >> 人文地理

仁寿山“麻姑降福”的传说

2024-04-16 09:06 来源:兰州日报

  《皋兰县志》载:“安宁堡之主山,草木野卉俱佳,堡中人多有八九十岁者,或谓得此山敦凝之气。”“仁寿山”这个名称由此被演绎了出来。安宁堡自古盛产蜜桃,安宁堡仁寿山又是主产之地,“多有八九十岁者”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桃为美,以寿为荣,以桃托寿,祥瑞备至。仁寿山山顶有一座近20米高的寿星雕像,寿星长眉祥目,手持仙桃,亦吉祥长寿的象征。

  在中国,以桃寄寓美好吉祥事物者,无论物件还是习俗或者观念,一旦形成,其习惯作用是很强固的。传统年画中的童子抱桃、寿星捧桃,窗贴剪纸双桃献瑞,老人做寿的桃形馒头,千百年来已深入人心,长盛不衰。再看今日,生日蛋糕上的奶油桃,贺卡上的桃花图案等,哪个不是以桃祝福?这就是桃文化的魅力。

  当代甘肃诗人刘振环曾赞叹桃花的独到之处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妩媚不与柳杨同,馥郁堪称百树雄。红褪枝头留艳果,天涯依旧是春风”。 桃花的不同在于它既是春光春色的象征,又是艳丽、青春的同义语。桃花开放是在暮春时节,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桃花一开,众多的花也随着开放,顿时大地万紫千红。所以许多诗人便有:“占断春光是此花”“无桃不成春”“桃花落尽春归去”等概括性极强的赞美词句。唐代大诗人皮日休的《桃花赋》亦把桃花称作“艳外之艳,花中之花”。历史上借桃吟诗,抒发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兰州安宁桃花盛开,多为清明过后,一场春风,花飞满天,一夜春雨,红落遍地。兰州城市学院莫超教授:“雨丝细细伴人行,带露桃花更有情。香瓣沾衣莫急去,此时红湿意最浓。”亦是借桃花之美,抒浪漫之情。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有一位仙女叫麻姑,又称寿仙娘娘,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女神。麻姑同情穷人,关心民间疾苦,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故事形成了一种麻姑文化。在安宁自古相传着一个“麻姑降福”的故事:麻姑第一次去天庭给王母娘娘祝寿时,带了一坛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造的寿酒。坛盖一打开,浓香四溢,来祝寿的各路神仙都夸麻姑心灵手巧,并礼赞王母娘娘有口福,王母娘娘十分高兴,就封麻姑为“女寿星”。有一年的3月3日,王母娘娘在瑶池设蟠桃会,宴请各路神仙享用仙桃,并嘱咐诸仙吃完桃后保存好桃核,不能丢到人间。不料麻姑驾云回归途中,看见塞下荒山秃岭,一片荒凉;荒村萧索,没有一点活气。麻姑顿生恻隐之心,于是就把王母蟠桃会送的仙桃桃核丢了下去,谁知正好落在安宁仁寿山下的安宁堡,从此这里长出了一片茂密的桃林,不但花艳,而且桃香。

  古代用桃表示某一地名在中国甚为普遍。如以桃命名的地名就有湖北的桃花冲,湖南的桃源县,苏州的桃花坞,黄山的桃花峰,五台山的桃花洞,台湾的桃园县等。现代都市中,以桃命名的地名、事物称号更是不胜枚举。仅以兰州安宁而言,就有桃林路、桃海市场、桃海宾馆、桃林村、桃林小区等。

  桃文化装点着中华大地的同时,也进一步催发了桃文化建设。当兰州安宁桃乡同上海、北京、成都等许多城市一样,迈入举办桃花节的行列后,不但扬名全国,而且桃文化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人文景观、道路建设以及反映桃文化特色的展馆、雕塑等进一步增多、扩大。

  桃文化催发下展现出来的安宁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无不诠释着桃文化带给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们希望,历经千载的桃文化以其艳丽的容姿,让安宁桃乡永久散发它所特有的馨香。

  □孙华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